新闻中心

科研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
化学院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(十二)孙晓东老师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论文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 浏览次数:

近日,辽宁大学化学院孙晓东教师在光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。相关成果以“Anchoring Redox Mediator on COFs for Efficient Solar to Hydrogen Conversion”为题,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《Advanced Materials》(SCI一区top,校A+期刊,影响因子27.4)上。文章第一署名单位为辽宁大学,孙晓东老师为通讯作者,辽宁大学化学院博士生胡海均为第一作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832C

论文简介:

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能够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而开发兼具高活性和良好稳定性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。在光催化领域,Z型异质结的构建是提升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的有效策略,但其仍面临载流子复合严重的问题。为进一步促进Z型异质结中电子-空穴对分离,研究者常引入如IO₃⁻/I或Fe³⁺/Fe²⁺等电子传输介体,构建液相间接Z型异质结。然而,此类介体分散于溶液中,存在稳定性差、电子传输效率低和易引发副反应等挑战。为此,本文设计了一种铁配位的二维Z型异质结(BiWO/Fe/TpPa-1-COF),用于高效光催化产氢。通过将铁离子稳固锚定于COFs骨架上,实现了Fe³⁺/Fe²⁺的可控循环,不仅显著加速电子迁移,也保障了体系的长效稳定与持续催化活性。此外,TpPa-1-COF与BiWO所匹配的二维结构,不仅缩短了材料间的电子迁移距离,还为光催化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。因此,25% BiWO/Fe/TpPa-1-COF的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6.31 mmol·g⁻¹·h⁻¹,约为纯COFs材料的28.68倍,相较于25% BiWO/TpPa-1-COF也提升了2.3倍,其性能优于多数已报道的COFs基光催化剂。本研究结果凸显了新型间接Z型异质结在光催化应用中的潜力,为克服传统COFs基材料在产氢领域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方案。

期刊介绍:

Advanced Materials(AM)杂志是世界公认的顶级经典老牌期刊,享有盛名,尤其在材料化学领域具有极高声誉。该刊由Wiley出版社创刊于1988年,该期刊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、广泛的学科覆盖和快速审稿流程著称,长期位列中国科学院和JCR分区的1区TOP期刊,是推动材料科学创新的核心平台之一。
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ma.202510193.

作者简介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7D842

第一作者:胡海均,辽宁大学化学院22级物理化学博士,主要从事光催化及压电光催化方面的研究。

1E40

通讯作者:孙晓东,理学博士,化学院助理研究员、研究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晶态多孔材料设计及极化光催化领域研究。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.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dv. Mater.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,其中4篇入选全球1% ESI高被引论文,H-index为29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获英国皇家化学会Horizon Prize,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。Nano-Micro Letters;Carbon Neutralization;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青年编委。Nature Commun.、JACS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CS Nano等高水平杂志独立审稿人。

 

 

 

化学院    

2025年9月30日